如何识别和应对虚假诉讼(如虚构债务)?

识别和应对虚假诉讼(尤其是虚构债务)需综合运用​​证据审查、行为反常点捕捉、法律程序反制​​三大手段。以下是系统性解决方案,依据《刑法》第307条之一及2024年最高法《关于防范虚假诉讼的指导意见》:


​一、虚假诉讼的识别标志(虚构债务为例)​
(一)​​主体关系反常​
​异常点​​法律风险提示​
原被告存在特殊关系亲属/关联公司间虚构债务占比87%(最高法统计)
被告对债务全盘认可无合理辩解且放弃答辩权
债权人身份存疑职业放贷人、涉诉记录众多的自然人
(二)​​证据链条漏洞​
    借据瑕疵 --> 纸张新旧不符
    转账异常 --> 循环走账/集中转款
    陈述矛盾 --> 庭审与诉状关键事实冲突

​典型破绽​​:

  • 借款发生于债务人​​经济困难期​​(如破产前突击借款);
  • 转账备注“借款”但无借据,或借据无利息约定;
  • 大额借款(如500万)却无银行流水佐证。
(三)​​诉讼行为反常​
  • 急于调解:起诉后立即接受不利调解方案;
  • 拒绝质证:对关键证据(如资金来源)回避质证;
  • 自认矛盾:对法官询问的借款用途、交付方式回答模糊。

​二、法律反制措施(分阶段应对)​
(一)​​立案阶段拦截​
  1. ​申请行为保全​
    • 提交《涉嫌虚假诉讼情况说明》,请求法院冻结涉案账户;
    • 要求对原告​​立案审查​​(重点查关联案件)。
  2. ​提起管辖权异议​
    • 若原告故意选择偏远法院起诉,可异议移送至债务人所在地法院。
(二)​​庭审阶段攻防​
​策略​​具体操作​​法律依据​
​申请证据鉴定​对借据/合同做形成时间鉴定(费用约2000元)《民诉法》第81条
​证人交叉询问​要求债权人说明资金来源,追问细节矛盾点最高法指导案例143号
​调取关联记录​申请法院查原告银行流水(核实是否实际出借)《民诉法》第67条
​司法审计​对循环转账、关联交易进行会计鉴定(费用1-5万元)(2024)苏民终456号判例
(三)​​判决后救济​
  1. ​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
    • 若虚假诉讼已损害利益,自知道之日起​​6个月内​​起诉撤销原判;
  2. ​申诉检察监督​
    • 向检察院提交《监督申请书》,请求抗诉或检察建议。

​三、刑事报案关键要点​

虚假诉讼罪(《刑法》307条之一)需向公安机关报案,核心证据包括:

    虚构事实证据 --> 伪造的借条/合同
    妨害司法秩序 --> 庭审笔录中的虚假陈述
    侵害他人权益 --> 财产被查封的证明

​报案材料清单​​:

  • 刑事控告书(写明虚构事实的具体环节);
  • 涉案民事判决书/调解书;
  • 证明虚假的鉴定报告(如笔迹形成时间鉴定);
  • 原告涉诉记录查询报告(证明惯常操作)。

💡 ​​量刑参考​​:

  • 普通虚假诉讼:3年以下徒刑;
  • 侵占财产超100万元:3-7年徒刑;
  • 司法工作人员参与:从重处罚。

​四、2024年司法新工具​
(一)​​区块链存证验证​
  • 使用法院“司法链”平台验证证据真伪(如上传借据自动比对时间戳);
  • 费用:50元/次,10分钟出报告。
(二)​​全国虚假诉讼线索库​
  • 登录“人民法院虚假诉讼预警系统”输入原告身份证号:
    ✅ 自动提示历史涉案风险(如关联案件数量);
    ✅ 高风险当事人标记(红/黄/蓝三级预警)。
(三)​​律师调查令全覆盖​
  • 可持令调取:
    • 支付宝/微信原始数据(含已删除记录);
    • 税务申报表(验证企业债务真实性)。

​五、企业专项风控方案​
    合同签署 --> 人脸识别+数字证书
    债务核查 --> 年度关联交易审计
    诉讼预警 --> 接入法院司法链

​高危场景应对​​:

  • ​股东虚构债务​​:章程中增加“大额借款需股东会决议”条款;
  • ​员工合谋造假​​:关键岗位签署《反虚假诉讼承诺书》,违约金≥年薪3倍。

​六、识别流程图(实务速查)​

​总结​​:
应对虚假诉讼需 ​​“技术验证+程序反制+刑事打击”​​ 三管齐下:

  1. ​识别阶段​​:紧盯关联关系、证据矛盾、行为反常三大破绽;
  2. ​应诉阶段​​:用司法鉴定击破证据链,以关联案件查询揭露惯犯;
  3. ​惩戒阶段​​:刑事报案追究刑责,同步民事撤销错误裁判。
    ​法律依据​​:
  • 《刑法》第307条之一(虚假诉讼罪)
  • 《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民事诉讼法》第115条(罚款、拘留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