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人代偿债务后向借款人追偿是法律赋予的法定权利,具体流程和操作要点如下:
一、法律依据与追偿权来源
根据《民法典》第700条,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除另有约定外,有权向债务人追偿,并享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权利(如利息请求权、抵押物优先受偿权等),但不得损害债权人利益。
二、追偿前的关键准备
- 收集核心证据
- 担保合同:证明担保关系成立及担保方式(一般保证或连带责任);
- 代偿凭证:银行转账记录、还款收据、债权人出具的债务结清证明;
- 原债务文件:借款合同、欠条、生效判决书(若原债务经诉讼);
- 债务人信息:身份证明、联系方式、财产线索(便于后续执行)。
- 发送书面追偿通知
代偿后立即向债务人发送《追偿通知书》,明确代偿金额、期限及法律后果,并保留送达证据(如邮寄回执、短信/邮件记录)。
三、追偿的两种法律途径
途径1:直接申请强制执行(无需起诉)
适用条件:原生效法律文书(判决/仲裁)已明确担保人追偿权。
操作流程:
- 凭代偿凭证+原生效文书,向执行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
- 法院直接立案执行债务人的财产。
案例:郑某代偿后,因原判决已确认追偿权,法院驳回其起诉并引导直接执行。
途径2:另行提起诉讼(需起诉)
适用情形:
- 原判决未明确追偿权;
- 债务存在多个担保人需内部追偿;
- 债务人拒绝协商还款。
操作流程:
- 起诉立案:向债务人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提交起诉状及证据;
- 诉讼请求:要求返还代偿款+利息(按LPR计算)+合理费用(如诉讼费、律师费);
- 申请财产保全:若债务人可能转移财产,立案同时申请查封其资产。
四、关键证据清单(诉讼/执行必备)
证据类型 | 具体内容 | 作用 |
---|---|---|
担保关系证明 | 担保合同、保证条款的借款合同、欠条上的担保人签字 | 确认担保责任范围 |
代偿事实证据 | 银行流水(备注“代偿XX借款”)、债权人收据、债务结清证明、法院执行款支付凭证 | 证明已履行担保义务 |
债务人信息 | 身份证复印件、住址、联系方式、财产线索(房产、车辆、账户信息) | 便于送达和执行 |
沟通记录 | 追偿通知、催款短信/邮件、通话录音 | 佐证债务人违约 |
五、风险防范与实操建议
- 优先选择直接执行
若原判决已支持追偿权,直接申请执行可避免重复诉讼(一事不再理),节省时间和诉讼成本。 - 注意诉讼时效
追偿权诉讼时效为3年,自代偿之日起算。超期未主张可能丧失胜诉权。 - 明确追偿范围
可主张代偿本金+利息(按原借款利息或LPR计算)+必要费用(如执行费、律师费),需在诉请中列明。 - 债务人逃避债务的处理
- 夫妻共同债务:若债务用于家庭经营(如案例中张某夫妇借款做生意),可要求配偶共同偿还;
- 财产转移:通过法院调查令查询债务人财产,并主张撤销恶意转移行为。
总结:担保人追偿操作流程图

温馨提示:担保有风险,代偿后需及时行动。若债务人无财产可供执行,追偿可能落空,建议代偿前评估其还款能力,或要求其提供反担保(如抵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