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金、订金、押金、保证金、违约金,到底能不能退?


​一、核心概念与退还规则对比​
​款项类型​​法律性质​​能否退还​​关键法律依据​
​定金​法定担保方式,双向制约​违约方丧失权利​​:
– 支付方违约:不退
– 收取方违约:双倍返还
《民法典》第586-587条
​订金​预付款,无担保效力​一般可退​​:
– 合同解除时需返还,但违约方需赔偿损失
最高法解释(无独立法律规定)
​押金​单向质押担保(制约支付方)​无违约则退​​:
– 履行完毕且无损害,应退还
《民法典》第586条参照适用
​保证金​柔性担保工具,功能依约定​依约定处理​​:
– 无违约时退还,违约时可抵扣损失
无统一规定,以合同为准
​违约金​预先约定的违约赔偿金​不存在退还​​:
– 支付后作为赔偿,但可请求法院调整过高金额
《民法典》第585条

​二、分项详解退还规则​
  1. ​定金:严格适用“定金罚则”​
    • ​退还条件​​:
      • 收取方违约(如卖家不交货):双倍返还。
      • 双方协商解除合同:可退,但需书面确认。
    • ​不退情形​​:
      • 支付方单方违约(如买家反悔):定金没收。
      • 超过主合同标的20%的部分:视为预付款,可退但不适用双倍罚则。
  2. ​订金:原则上可退,但需承担违约责任​
    • ​退还规则​​:
      • 合同未履行或解除时,收取方应返还。
      • 即使支付方违约,订金本身仍可主张返还(但需赔偿对方损失)。
    • ​例外不退​​:
      • 合同中明确约定“订金转化为违约金”或“违约不退”(如案例:购车订金因买家违约被没收)。
  3. ​押金:以保障债权为核心​
    • ​退还条件​​:
      • 义务履行完毕且无损害(如租房到期、物品完好)。
      • 合同未约定不退条款时,租客提前退租可协商退还部分。
    • ​不退情形​​:
      • 支付方造成损失(如损坏房屋、欠缴费用):押金抵扣损失。
  4. ​保证金:依合同约定优先​
    • ​退还规则​​:
      • 合同正常履行后应退还(如工程验收合格)。
      • 第三方监管账户(如公证提存):符合条件时由第三方返还。
    • ​不退情形​​:
      • 支付方违约:保证金转化为赔偿金。
  5. ​违约金:支付后不退,但可司法调整​
    • ​支付即生效​​:
      • 违约方需按约定支付,但对方实际损失过大时可请求法院增加。
      • 违约金超过损失30%:可请求调减。

​三、实务风险提示​
  1. ​合同条款陷阱​​:
    • 商家可能将“订金”表述为“定金”,或附加“不退”条款(如案例:装修订金约定违约不退)。
    • ​应对​​:签署前核对款项性质,要求书面注明退还条件。
  2. ​证据留存要点​​:
    • 转账备注明确用途(如“购房定金”),保留聊天记录、合同原件。
    • 押金退还需交接清单(如租房时房屋设施验收单)。
  3. ​维权路径​​:
    • 协商无果时,向消协投诉或诉讼(定金纠纷可主张双倍返还)。

​总结​
  • ​可退款项​​:订金、押金、保证金(无违约时)。
  • ​不可退款项​​:定金(支付方违约)、违约金(支付后)。
  • ​特殊规则​​:
    • 定金超20%部分可退;
    • 订金书面约定“不退”则可能无法返还。

️ 建议:大额交易前务必书面明确款项性质,避免口头承诺。遭遇侵权时,及时固定证据并法律渠道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