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劳动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劳动仲裁中的“终局裁决”制度设计旨在简化小额、标准明确争议的处理流程,但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救济途径有显著差异。以下为终局裁决的认定标准及衔接规则详解:


​一、终局裁决的法定类型​
1. ​​小额争议(单项目标不超最低工资12倍)​
  • ​适用范围​​: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的争议,且仲裁裁决中​​每项金额均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总额​​ 。
  • ​具体项目​​:
    • ​劳动报酬​​:工资、加班费、奖金、津贴、病假工资等;
    • ​经济补偿​​:解除/终止合同补偿金、竞业限制补偿、代通知金;
    • ​赔偿金​​:未签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违法解除赔偿金、违法试用期赔偿金等。
  • ​认定关键​​:以裁决书确定的各项金额为准,​​非当事人申请金额​​ 。
2. ​​劳动标准争议​
  • ​适用范围​​:因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如参保义务、缴费基数)等发生的争议,​​不受金额限制​​ 。

​二、终局裁决的救济路径差异​
1. ​​劳动者权利​
  • 对终局裁决不服的,可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基层法院起诉​​ 。
2. ​​用人单位权利​
  • ​禁止起诉​​:不得向基层法院提起诉讼 。
  • ​唯一救济​​:有证据证明裁决存在法定撤销情形的,可在​​30日内向仲裁委所在地的中级法院申请撤销​​,法定情形包括:
    • 适用法律错误或仲裁委无管辖权;
    • 程序违法、证据伪造或隐瞒关键证据;
    • 仲裁员受贿、徇私舞弊等 。

​三、特殊情形的处理规则​
1. ​​裁决未载明类型时​
  • 用人单位向基层法院起诉的,法院经审查认为属终局裁决的,​​裁定驳回起诉​​,并告知其向中院申请撤销 。
2. ​​混合裁决(同时含终局与非终局事项)​
  • ​整体视为非终局裁决​​,双方均可就全部内容向基层法院起诉 。
3. ​​撤销裁决后的处理​
  • 若中院裁定撤销终局裁决,当事人(含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自收到裁定书​​15日内就争议事项向基层法院起诉​​ 。

​四、终局裁决的效力与执行​
​情形​​法律效力​​执行依据​
​劳动者未起诉​裁决生效,用人单位需履行劳动者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用人单位申请撤销被驳回​裁决生效同上
​裁决被撤销​原裁决失效,争议进入诉讼程序需等待法院判决后执行

​实务提示​​:

  • ​用人单位风险防范​​:对可能构成终局裁决的案件,需在仲裁阶段充分举证,避免因程序瑕疵或证据不足导致裁决不可诉 。
  • ​劳动者注意事项​​:即使裁决为终局,仍可起诉争取更高权益,但需注意15日起诉期限 。

​终局裁决救济路径流程图解​

建议用人单位在收到仲裁裁决后立即审查裁决类型及金额,避免因错误起诉(如向基层法院起诉终局裁决)导致程序延误。劳动者则需权衡诉讼成本与预期利益,合理选择是否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