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返聘人员因工作受伤是否构成工伤,需根据其身份、参保状态及用工性质综合判断。以下是法律规则及实务操作要点:
一、能否认定工伤的核心规则
- 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领取退休金
- 一般不能认定工伤:退休返聘人员与单位成立劳务关系,非劳动关系,不适用《工伤保险条例》。
- 例外:若单位通过项目参保等方式已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可适用工伤保险待遇。
- 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未办理退休手续
- 继续在原单位工作:即使超龄,单位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 进城务工农民:超龄务工农民因工受伤可直接适用《工伤保险条例》。
- 特殊情形下的工伤认定
- 用人单位违法转包业务,实际用工方聘用超龄人员受伤的,违法发包方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二、工伤认定排除情形
符合以下条件时,一律不认定工伤:
- 已领取退休金/养老保险待遇,且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
- 返聘人员与单位签订劳务协议,明确排除劳动关系。
三、法律后果与救济途径
(1)可认定工伤的情形
情形 | 赔偿主体 | 法律依据 |
---|---|---|
单位已缴纳工伤保险 | 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 《工伤保险条例》 |
单位未缴保险但需担责 | 用人单位全额赔偿 | 人社部意见 |
违法发包方承担 | 违法发包单位赔偿 | 最高法司法解释 |
(2)不认定工伤的救济方式
- 人身损害赔偿:通过民事诉讼向雇主索赔,包括:
- 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
- 伤残赔偿金(若构成伤残);
- 精神损害抚慰金(如适用)。
- 法律依据:《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及《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十一条。
四、实务操作指引
- 工伤认定程序
- 步骤:
- 受伤后30日内由单位申请工伤认定(超期可自申请);
- 提交劳动关系证明(或劳务协议)、医疗诊断书;
- 社保部门60日内作出决定。
- 关键证据:工资记录、工作证、考勤表等证明实际用工管理。
- 步骤:
- 单位风险防范
- 缴纳工伤保险:通过项目参保、单险种参保等方式为返聘人员缴费;
- 购买商业保险:投保雇主责任险或意外险,转移赔偿风险;
- 协议明确责任:在劳务合同中约定事故赔偿标准及免责情形。
- 劳动者维权建议
- 若未被认定工伤,1年内向法院提起人身损害赔偿诉讼;
- 同时追究交通事故肇事方责任(如涉及第三人侵权)。
五、特殊群体重点提示
返聘人员类型 | 能否认定工伤 | 关键依据 |
---|---|---|
进城务工农民(超龄) | 是 | 最高法答复 |
未享受养老保险的原单位员工 | 是 | 人社部意见 |
已领退休金且单位未参保 | 否 |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第七条 |
总结:退休返聘人员工伤认定需“三步走”——
- 查身份:是否农民或未享养老待遇?
- 查参保:单位是否缴纳工伤保险?
- 查用工:是否原单位续用或违法发包?若均不符合,则通过民事索赔维权,且协议约定与商业保险可降低双方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