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解除赔偿金(2N)的支付需同时满足以下核心条件,结合实体规则与程序要件分析如下:
一、核心支付条件
- 用人单位单方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
- 解除主体:由用人单位主动提出解除(非劳动者辞职或协商解除)。
- 违法类型:
- 实体违法:无合法解除理由(如员工无严重违纪、不胜任等法定情形)。
例:员工偶尔迟到被辞退,但公司制度未规定该行为可解除。 - 程序违法:未提前30日通知、未通知工会、裁员未报备劳动部门等。
- 实体违法:无合法解除理由(如员工无严重违纪、不胜任等法定情形)。
- 劳动者无过错
- 劳动者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过错行为(如严重违纪、营私舞弊、兼职影响本职工作等)。
- 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
- 劳动者主张恢复劳动关系,但因客观原因无法履行(如岗位已被替代、部门撤销)。
- 例外:若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且可行,用人单位应恢复用工而非支付2N。
二、赔偿金计算规则
计算要素 | 规则说明 | 法律依据 |
---|---|---|
计算基数 | 解除前12个月平均应发工资(含奖金、固定津贴,不含报销费用) | 《劳动合同法》第47条 |
工作年限 | 自用工之日起连续计算(含2008年1月1日前工龄) |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5条 |
高收入劳动者限制 | 月工资>当地社平工资3倍的,基数按3倍封顶,且年限≤12年 | 同上 |
公式 | 赔偿金 = 经济补偿金(N)× 2(N = 工作年限 × 月工资基数) | 《劳动合同法》第87条 |
举例:
员工月薪2万元(高于当地社平工资3倍1.8万元),工作10年。
- 经济补偿金(N):1.8万 × 10年 = 18万元(受双封顶限制)。
- 赔偿金(2N):18万 × 2 = 36万元。
三、特殊情形处理规则
- 禁止解除情形
- 用人单位在以下时期解除合同,直接构成违法解除(无论理由):
- 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
- 劳动者患职业病或工伤医疗期内;
- 劳动者在医疗期或离岗前职业病检查期间。
- 用人单位在以下时期解除合同,直接构成违法解除(无论理由):
- 协商解除与裁员不适用2N
- 协商解除:仅支付N(无+1或2N)。
- 经济性裁员:程序合法时支付N,程序违法构成2N,但不适用代通知金(+1)。
- 劳动者过错导致解除
- 若公司能证明劳动者存在严重过失(如盗窃、泄露商业秘密),解除合法且无需支付任何补偿。
四、维权路径与时效要求
- 证据保全
- 需保留解除通知(邮件/书面)、工资条、考勤记录、沟通录音等。
- 时效与程序
- 仲裁时效:自知悉解除之日起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
- 主张选择:
- 要求恢复劳动关系 + 仲裁/诉讼期间工资;
- 或直接主张2N赔偿金。
- 赔偿范围
- 2N赔偿金已包含经济补偿,不得重复主张N。
总结
主张2N需严格满足 “单位违法解除 + 劳动者无过错 + 合同无法履行” 三要件,且需在1年内通过仲裁/诉讼维权。高收入者需注意“双封顶”限制,而孕期、工伤等特殊群体无需证明过错即可获赔。实务中建议优先收集书面解除证据,避免因时效或举证不足丧失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