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拒不提供考勤记录是否担责

根据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及司法实践,用人单位拒不提供考勤记录需承担法律责任,具体责任认定规则及后果如下:


​一、法律责任的认定标准​
  1. ​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 ​核心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拒不提供的,承担不利后果。
    • ​适用前提​​:劳动者需提供初步证据(如工作记录、值班表、工资条等)证明用人单位掌握考勤记录。
  2. ​考勤记录的保存义务​
    • 用人单位必须​​保存考勤记录至少2年​​(如《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明确规定),未记录或保存不足2年的,可能被处以1000元至1万元罚款。
    • ​地方性规定​​:部分地区(如江苏)要求考勤记录需经劳动者签字确认,否则视为管理缺陷。

​二、用人单位拒不提供的法律后果​
  1. ​推定劳动者主张成立​
    • 若劳动者已证明用人单位掌握考勤记录但拒不提交,仲裁庭或法院可直接​​推定加班事实、工作时间等主张成立​​,判令支付加班费或补偿。
    • ​案例佐证​​:
      • 南宁某公司以“考勤记录丢失”为由拒交,仲裁委直接认定劳动者加班事实成立。
      • 张某通过微信记录、值班表证明单位掌握证据后,法院改判支持其加班费诉求。
  2. ​行政处罚风险​
    • 未依法保存考勤记录的,劳动监察部门可处以罚款(如江苏规定:拒不改正且造成损害的,最高罚用人单位1万元、法定代表人5000元)。
  3. ​败诉风险增加​
    • 用人单位可能因证据缺失导致:
      • ​加班费争议​​:承担支付义务;
      • ​违法解雇争议​​:被认定为违法解除,需支付赔偿金。

​三、劳动者应对策略​
  1. ​初步举证步骤​
    • 收集能间接证明加班或工作时间的证据,如:
      • 微信工作群通知、值班表(需盖章或签字);
      • 工资条显示未付加班费;
      • 同事证言、工作成果交付记录。
  2. ​申请强制调取​
    • 在仲裁或诉讼中,​​书面申请仲裁庭或法院责令用人单位提交考勤记录​​。若单位仍拒绝,则承担败诉后果。

​四、用人单位合规建议​
​风险环节​​合规措施​
​考勤制度​建立书面考勤制度,记录需经员工每月签字确认。
​证据保存​完整保存考勤记录至少2年,电子记录需定期备份并防篡改。
​争议应对​收到举证要求后及时提供真实记录,伪造证据将加重法律责任。

​五、特殊情形处理​
  • ​超2年的考勤记录​​:劳动者需自行举证加班事实,但若证明用人单位故意销毁证据,仍可主张推定成立。
  • ​电子考勤未签字​​:未签字或未经第三方认证的电子记录,可能因真实性存疑不被采信(如某餐饮公司二审提交的未签字考勤表被驳回)。

​总结​

用人单位拒不提供考勤记录将面临​​三重风险​​:

  1. ​民事败诉​​:推定劳动者主张成立,支付加班费或赔偿;
  2. ​行政处罚​​:因未履行保存义务被罚款;
  3. ​信用损害​​:司法或行政程序中的不诚信行为可能影响企业声誉。​​实务提示​​:劳动者应主动留存辅助证据,用人单位需强化考勤管理合规性,避免因“小疏忽”引发“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