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中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认定

本文基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系统解析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自愿签订的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认定标准,为法律从业者和市场主体提供全面的实务指引。

1 和解协议的法律性质与效力基础

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签订的​​和解协议​​,是双方就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权利义务及解除后果达成的​​一次性解决协议​​。这类协议具有双重法律属性:一方面,它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体现,属于民事合同范畴;另一方面,它根源于劳动合同,受到劳动法​​特殊保护原则​​的约束。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五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办理相关手续、支付工资报酬、加班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达成的协议,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不存在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情形的,应当认定有效。前款协议存在重大误解或者显失公平情形,当事人请求撤销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这一规定确立了和解协议效力认定的​​基本框架​​。

2 协议有效的法定要件
2.1 不违反强制性规定

和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这包括但不限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中关于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安全卫生等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的规定。

如果协议约定的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该部分约定可能因违反强制性规定而被认定为无效。但需注意,协议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

2.2 意思表示真实

协议必须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的结果,不存在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的情形。

  • ​欺诈​​:指一方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协议。
  • ​胁迫​​:指以给另一方或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签订协议。
  • ​乘人之危​​:指一方利用对方的危难处境或紧迫需要,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

3 协议效力的例外情形
3.1 显失公平的司法调整

即使协议不违反强制性规定且意思表示真实,如果​​权利义务明显失衡​​,仲裁机构或法院也可予以适当调整。

显失公平的认定通常考虑以下因素:

  • ​差额比例​​:协议约定数额与法定标准之间的差额比例(某些地方法院认为低于法定标准75%可能构成显失公平)
  • ​签订情境​​:劳动者是否处于急迫状态或缺乏经验
  • ​信息对称性​​:双方对相关信息的掌握程度是否均衡

在”张某诉某建筑公司案”中,张某工伤后与公司签订和解协议获得3.8万元赔偿,后经鉴定为九级伤残。法院认为协议赔偿金额明显低于法定标准,构成显失公平,予以撤销。

3.2 重大误解的认定

​重大误解​​指当事人对协议内容存在根本性错误认识,导致其作出非真实意思表示。例如,劳动者对伤残等级、计算标准或法律后果存在误解。

4 特殊类型协议的效力认定
4.1 工伤保险待遇协议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工伤保险待遇​​达成的协议在履行完毕后,劳动者以约定给付标准低于法定标准为由,在仲裁时效内要求用人单位补足差额部分的,应予支持。

工伤保险待遇涉及劳动者基本生存权和健康权,司法实践中对其效力的认定更为严格。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规定:”如果赔偿协议是在劳动者未经劳动行政部门依法认定为工伤且未完成劳动能力鉴定的情形下签订,劳动者实际所获补偿明显低于法定工伤保险待遇标准,劳动者主张该赔偿协议违反其真实意思表示,请求依法予以撤销,或者主张用人单位补足双方协议低于工伤保险待遇的差额部分的,应予支持。”

4.2 加班费和经济补偿协议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加班费、经济补偿​​等达成和解或经调解组织调解后达成协议,劳动者再以数额过低要求用人单位补足差额的,一般不予支持,除非劳动者有证据证明协议签订存在受胁迫、欺诈或协议内容显失公平等情形。

5 协议履行后的反悔处理

和解协议​​履行完毕后​​,一方当事人反悔,主张约定无效的,一般不予支持。这体现了司法对​​既成事实​​的尊重和​​意思自治原则​​的维护。

但是,如果协议存在法定无效或可撤销情形,即使已经履行完毕,当事人仍可在法定期限内(一般为一年)主张权利。

6 实务建议与风险防范
6.1 对用人单位的建议
  • ​公平协商​​:确保协议内容公平合理,避免利用优势地位迫使劳动者接受明显不利的条件
  • ​充分告知​​:向劳动者充分解释协议内容和法律后果,确保其理解并自愿接受
  • ​规范程序​​:最好在工会或第三方见证下签订协议,减少后续争议风险
6.2 对劳动者的建议
  • ​审慎签约​​:签订前充分了解自身权益和法律规定的标准,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士
  • ​保留证据​​:注意保留协议签订过程中的相关证据,防范法律风险
  • ​及时维权​​:发现协议存在显失公平或欺诈等情形时,在法定期限内行使撤销权
6.3 协议内容的规范性要求

为减少效力争议,和解协议应尽可能:

  • ​明确具体​​:逐项列明各项补偿的计算标准和依据
  • ​全面覆盖​​:涵盖工资、加班费、经济补偿、社会保险等所有相关事项
  • ​语言规范​​:使用明确无歧义的语言表述各方权利义务

结语

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的和解协议效力认定,平衡了​​意思自治原则​​与​​劳动者特殊保护原则​​。司法实践总体上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但对涉及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事项仍保持必要的审查和调整权,确保实质公平的实现。

市场主体应当遵循诚信原则,公平协商和解协议内容;劳动者也应提高权利意识,审慎签订和解协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和解协议高效解决劳动争议的积极作用,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