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成年人组团滋事如何处罚?
未成年人组团滋事的法律责任认定需结合年龄、作用、后果三重维度综合判断,其法律后果呈现显著的年龄分层与行 […]
-
上访过程中的过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上访过程中的过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关键在于行为手段是否突破法律底线。根据公安部相关指导意见,结合司法实 […]
-
“职业打假人”恶意索赔是否构成犯罪?
职业打假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核心在于是否超越合法维权边界。司法实践中对“恶意索赔”的定性需结合行为手 […]
-
司法实践中,赔偿谅解对量刑的影响如何
在刑事案件中,赔偿谅解对量刑的影响呈阶梯式分化,轻伤以下案件全额赔偿获谅解确有不起诉或免刑可能 […]
-
寻衅滋事罪造成公物损失如何计算?
寻衅滋事罪造成的公物损失计算需穿透 直接损失、间接损失、虚拟财产损害 三大维度,2024年《最高人民法 […]
-
刑法中“公共场所”的认定范围
公共场所的刑法认定已突破传统物理空间限制,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信息网络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 […]
-
网络造谣能否构成寻衅滋事罪?
网络谣言在特定条件下可构成寻衅滋事罪,其认定标准在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 […]
-
骂人、恐吓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
辱骂、恐吓行为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需穿透 行为危害性、后果严重性、主观恶性 三大核心要件,结合2024 […]
-
寻衅滋事“情节恶劣”的具体情形有哪些
寻衅滋事罪中的“情节恶劣”是区分治安违法与刑事犯罪的核心要件,2024年最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 […]
-
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临界点
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界限核心在于行为人签订合同时是否具备真实履约能力及还款意愿,但司法实践中需穿透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