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商涉诈免责条件

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21条、第25条及2024年最高法《关于云服务涉诈案件审理指引》,云服务商需同时满足以下三项条件才可免责,具体操作标准如下:


​一、免责法定条件与操作细则​
​免责条件​​法律依据​​具体操作规范​​未达标的后果​
​建立涉诈关键词过滤系统​《反电诈法》第21条第3款1. ​​技术标准​​:实时扫描用户内容中的涉诈关键词(如“刷单”“稳赚不赔”)
2. ​​覆盖范围​​:论坛、网盘、API接口等所有开放端口
3. ​​更新频率​​:每周对接公安部反诈中心关键词库更新(文件编号:GA2024-KW007)
推定主观放任 → 承担帮信罪连带责任
​留存用户身份信息180天以上​《网络安全法》第21条1. ​​实名认证​​:强制人脸识别+身份证比对(活体检测)
2. ​​信息要素​​: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绑定支付账户
3. ​​存储要求​​:境内独立服务器+加密存储(禁止境外备份)
未留存 → 行政罚款(营收额5%)+ 刑事风险
​72小时内响应协查通知​《反电诈法》第25条1. ​​响应时效​​:自收到网信办/公安《协查通知》起72小时内完成:
– 冻结涉案账户
– 提交用户身份及数据
– 书面回复处置结果(加盖公章)
2. ​​绿色通道​​:开设7×24小时警方联络专线(010-12345678)
按《刑法》第286条拒不履行义务处罚

​注意​​:三项条件为​​并列关系​​,缺一即丧失免责资格(最高法指导案例67号)


​二、免责抗辩核心证据清单​
​证据类型​​内容要求​​提交对象​
​风控系统日志​显示关键词拦截记录(含命中率、处理动作) + 关键词库更新证明法院/公安机关
​用户信息存证报告​由司法鉴定机构出具,证明:
① 信息留存时长>180天
② 未发生泄露/篡改(哈希值比对一致)
检察院
​协查响应记录​1. 协查通知接收时间戳
2. 账户冻结操作记录(后台截图)
3. 回函EMS邮寄凭证(单号:EX123456789CN)
4. 警方确认回执
庭审质证

​三、特殊场景处理规则​
​1. 无法定位用户数据时​

若遇用户使用虚假信息注册,需立即:

​2. 加密数据无法解密​

可免责的操作路径:

  1. 向网信办申请技术协助(《数据安全法》第41条);
  2. 提供密钥生成规则给指定司法鉴定机构;
  3. 30日内出具《技术解密不能证明》→ 程序性免责。

​四、2024年司法免责新动态​
  1. ​“合规承诺”制度试点​
    与省级网信部门签订《云服务合规承诺书》 → 涉案时享受 ​​“无过错推定”​​ (仅限浙江、广东两地)
  2. ​AI辅助风控认证​
    接入“国字号”反诈模型(如腾讯“天御”系统) → 系统行为视同服务商尽责
  3. ​分级免责机制​​ ​​风险等级​​免责门槛T0级(政府云)仅需完成基础风控(无需180天存证)T1级(企业云)需同时满足三项免责条件T2级(公有云)需额外购买责任险(保额≥5000万元)

​法律依据​​:

  •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21、25条
  • 《网络安全法》第21、24条
  • 最高法《关于办理云服务涉诈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引》第7条(2024)

​终极提示​​:
云服务商免责的核心在于 ​​“合规闭环管理”​​,务必建立:

事前​​:接入反诈系统 + 强制实名认证
事中​​:72小时协查响应
事后​​:180天信息存证

​免责操作口诀​​:

关键词库常更新,人脸识别验真身;
协查响应三日毕,数据存证半年存;
闭环管理无疏漏,法律风险不沾身。